邦主有话说:去年,ATM姐妹一起去上了小大时光的戏剧夏令营。
那一周是糖妹、安姐、米姐人生中Peace & Love的一周,她们和来自澳大利亚的戏剧大师、顽皮的老儿童Lora一起游戏、创作。
每天一个主题,关于风、雨、雷电、人与自然。
最后,每一天灵感迸发,创作出来的人物、道具、故事节,串成了一台关于人和自然的剧。
这场没有彩排的剧算不上精致,但坐在台下的我们仨却突然间老泪纵横。
因为这是孩子们不断观察、思考、创造、协作的drama体验后的收获。此刻台上的孩子们,在发光。
夏令营结束的时候,ATM一再问我们,为什么不能一直呆在这里?如果可以,明年还能来吗?
还有一件小事:伴随糖妹整个7月的抽动征兆消失了。曾经我跑了各大医院都无果,就在夏令营结束之后痊愈了。
我不能绝对肯定这是戏剧的功劳,陪着孩子一起经历了这样美妙的泡在故事里的一周,我相信是有一点点关系的。
虽然经常带着ATM看剧,但真正让我想要走进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e),了解教育戏剧带给孩子的神奇力量,是这次夏令营之后。
在安利我珍藏了一年的宝藏——西米戏剧儿童教育中心之前,我要先安利教育戏剧。
教育戏剧对郑州的妈妈来说,还是一个生僻词。
Drama in Education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起源于英国二战前,目前发展了100多年,在西方国家教育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 英国戏剧天堂-伦敦西区
最近几年,感谢小大时光剧场把儿童剧带进了郑州,让郑州的孩子能享受到这么好的剧,也让很多妈妈知道了带娃看剧的诸多好处。
但对真正让娃进入教育戏剧的课堂,还是一片空白。
昨天,我在办公室疯狂安利教育戏剧时,贝姐白我一眼:我儿子双鱼座,还不够戏精?
错!教育戏剧不是演戏、不是通过演来释放,而是以戏剧为载体,引领孩子们在虚拟的戏剧情境中,鼓励孩子表达自我、辩证思考和认识世界。
去年我去西米戏剧旁听了5~6岁班的一次课,主题故事是《小红帽》,目标是让孩子领悟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孩子们入戏为警察,要调查案件真相。狼吃了小红帽,但狼解释是因为猎人杀了它的小孩,所以他要报复。
猎人解释因为有人买狼皮,他要养家糊口,所以只能不停打猎捕杀。
所以最后到底应该判定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这时有村民(孩子)站出来说:“有些人要吃肉,有人要狼皮,猎人才会打很多动物去卖。是我们的错,不管谁都有错,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有错。所有人都要吃动物,但是也不能一直吃。”
↑ 孩子画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并把自己思考的恶的缘由让引导者帮忙写上去
看,多有哲思的智慧,多有共情的力量。
当孩子被给予一个有权威的身份的时候,他就会在故事里面被身份保护着,说出来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话,才会有很多哲思,勇于去探索。
在过程中学会了跨学科整合、分析解问题、做出不同的选择、并且面对这个决定带来的结果,不管结果好与坏。
孩子在教育戏剧里不一定所有时候都是强者,他们也常常陷入两难境地,甚至体验到做出错误决定必须要承担的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童话世界里总有完美ending,但在教育戏剧里,所有的故事线索都和真实世界有关,这样的戏剧才产生了教育的意义。
↑ 上教育戏剧一段时间之后的孩子,闪烁着智慧和哲思
在英国,教育戏剧从幼儿园到大学各层次课程中都可以见到。在国内,带娃看剧,去上教育戏剧课是北上广娃的日常。
每年暑期的上海戏剧夏令营更是火爆到一位难求。今年为了给ATM抢位,提前定好闹钟才险中求胜抢到了课位。
去年9月,郑州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戏剧儿童中心——西米戏剧,终于在北区的森林半岛低调开业。
因为教育戏剧太宝贵,它无关当前应试教育下的具体成绩,更多地是在培养人的“软实力”,比如创造力、同理心、沟通力,自信心,合作、领导能力和谈判能力。
这些能力,关乎孩子真正的幸福感,自我认同感,价值观等等。所以,我必须花些笔墨,让你知道。
创始人佳音,在高考一线工作了十几年的艺考老师,一个永远热情洋溢的“大孩子”。谈起教育,她很容易激动,眼里总是闪着光。
她教的高中孩子,每年省统考都能过A段线,而且能拿到很多名校的合格证。
但令她沮丧的是,她发现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需要心理辅导,有些孩子甚至不敢跟家人说,自己偷偷去找心理医生。
很像那部追踪了孩子12年而拍的纪录片《零零后》,很多孩子小时候是有灵气,有主见,有天赋的,但当考试、分数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时,他们渐渐没了光彩、黯然失色。
↑ 幼儿园的柔柔,在风中说出了诗一样的语言
“风景风景,新的风景,
我要呼吸一下风景”
↑ 一进入小学,
被数学困扰失去光彩的柔柔
为了弄清楚这些孩子怎么了,佳音去上海参加了见学国际学院举办的教育戏剧实践周。
去的时候,她是带着偏见去的,她以为自己要参加的,一定也是那种三天速成,一个月上岗,一年回本,两年盈利的营销培训。
但这一次不一样,这是一次彻底改变她人生的教育之旅。
↑ 佳音第一次参加抓马培训
她在回程的高铁上,难掩激动,在自己的日记里写到:
我每一天都在茫然不知地兴奋中度过,这是我的心情。
“茫然不知”是因为,我不知道除了铺天盖地的“少儿口才、小主持、小演员、小情商、语商……”,小朋友的戏剧课究竟可以学什么?
兴奋是因为,我终于没有听到有人教我怎么经营一个项目瞬间暴富。
这四天里,曹曦和Chris带我走入了一个很棒的世界,是“教育戏剧”,我没有见到过的戏剧。
在第一天的“过程戏剧”的体验中,参与故事的人,在不知觉的创造戏剧故事过程中,发现和认识着自己,认识自己习惯了的行为方式、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也会思考“人”和这个社会的关系。
我常常在某一瞬间猛的会惊一下:啊,自己是这么想的,这么做的!这是我。咦,我们和社会是这样的存在。我很兴奋这些“思考、反思”是在不知不觉当中进行的,没有人教我怎么反思,没有人逼我思考,可是我确实做了,这很神奇。
是的,戏剧是帮助孩子(甚至成人)认识自己,然后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
↑ 胡静老师正在上课,感染力超棒
和佳音一起去听课的是胡静,西米戏剧的课程研发主要人员。
犀利有灵气的南方女生,江西电视台主持人,浙江大学广播电视学研究生,到台湾交流学习后在杭州做了编剧,2018年创作的剧本刚刚在爱奇艺热播。
听完课,她对佳音说,我要考虑三天。
三天后,她辞职打包行李,把猫空运到了郑州,一周后她来了。
她离开电视台的时候说:话筒已经不能表达我,我希望能影响更多人。
↑ 2019年在西米戏剧举办的教育戏剧论坛
从2019到2020,我参加过西米戏剧的成人课程、教育戏剧论坛,感受到即使成人也需要教育戏剧,因为可以从中得到非常多的思考和成长。
北京抓马宝贝那些一直在儿童教育戏剧深耕的大咖们也把自己成熟的课程和经验,毫不吝惜的传递给西米戏剧。
这一年,是西米戏剧不断成熟的一年,有一群喜爱儿童和热爱教育戏剧的人,有成熟的课程体系,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戏剧儿童中心。
拿糖妹上周上过的《金鱼》为例吧。
引导者胡静拿出一张网:这是什么?这个网属于谁?
孩子的答案有:救援网?渔网?防护网?收纳网?
巨人的?军人的?农夫的?警察的?渔夫的?
引入故事:它是属于一个渔夫老爷爷的,他住在一个小岛上,每天辛苦的出海打鱼。他就住在岸边的一个泥棚里,他一个人生活在这。
孩子:因为岛很小,没有人。如果去人多的地方,就不会孤独,有人买他的鱼,也不会贫穷。
孩子:因为他的妻子去世了,儿子也不来看他。
↑ 一条纸胶带将开阔的教室划分离出岛和大海
现在我们去看看老爷爷的家,他的家里都有什么呢?
孩子:他家的东西都是木头做的,食物也都是树上摘的,因为他没钱,只能这样。
他家有木盆?有小凳子?高压锅?玻璃?
不论孩子回答出什么样的想法,胡静总是认真的倾听,积极回应。
↑ 他们正在认真的按照自己的想象摆放家具
随着线索越来越多,故事的场景、人物的形象一点一点清晰。
这就是教育戏剧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保护入戏。
保护着孩子不知不觉中进入到戏剧角色里,所有孩子都入戏成为故事里有魔法的金鱼,当它被渔夫捕到时,它会跟渔夫说什么?
孩子们会深度思考,与他过往生活经验连接,给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很多时候引导者不是给予孩子想法的人,而是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倾听他人,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的人。
当孩子的每个声音都能被听到,由孩子来参与做决定的时候,他就会变得很自信。
孩子总是拥有最棒想法的人,而且是源源不断的,当我们大人没有idea的时候,不妨和孩子深入探讨,也许你能听到不同的声音。
下午2点,上课时间到了,胡静站在门口跟孩子们爽朗的笑:来,工作时间到了。
在西米戏剧的教室里,没有老师,没有人要求孩子听老师说话,保持安静。
胡静是引导者,她跟孩子们一样,会入戏变成任何角色。每个人的声音都会被听到,被重视。
当孩子发现这些时,整个氛围会发生变化。孩子会非常快速地进入情境中,开始平等的自我表达,同时推进故事的发展。
老师去入戏的时候,不需要特别夸张的服装,一副墨镜一个帽子或者一个披肩足以。
孩子很快就会跟着你走进那个角色,最害羞最不愿意表达的孩子也会开始和你对话。
有些孩子刚来的时候,总是叫老师,不管是佳音、胡静还是其他老师,都会提醒他们:叫我名字就好了。
所以,在西米经常看到孩子跟老师打招呼的时候,直呼其名。
“如果没有角色,孩子难道不敢表达自己吗?”这是同事和我讨论时的疑问。
是的,孩子虽然天真可爱,但他们也一样有恐惧、怯懦,也会自私、嫉妒。
所以教育戏剧具有保护性,让孩子们在角色的保护下,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孩子们进入角色,他们会:
自信地表达观点
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某一事物的观点与看法。引导孩子说话言辞清晰,表意明确,态度自信。与此同时,懂得倾听别人的观点。
即兴创作/表演
场景、角色与故事情节都需要孩子在瞬间创造出来。这个环节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日积月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意思维,和应对未知事物的解决能力,由此对自己更加自信。
换位思考,更有同理心
同理心不是说教来的,孩子在不同的故事戏剧中,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不同角色的心情、状态,它能帮助孩子换位思考、善于共情,思考问题也更全面,顺利地与他人发展和维系坚固的友情,在生活和工作中拥有更怡人的处事风格。
学会辩证的思考
教育戏剧里所有的场景都不是幻想,而是与真实世界息息相关。通常一个场景,跨越多个学科,一个问题会爆发出多种角度的思考。
辩证的思维模式在不断的刻意练习,当练得越多之后,它就成为了孩子身体当中的一部分,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他就会调用起这个能力出来。